1、只有创建了这样的组织方能永续经营、持续发展,这也是一个企业追求卓越的根基。作为管理大师,克劳士比先生率先引发了全球工商界的质量革命。对克劳士比先生的评价,一直都存在着两种声音:质量控制理论与统计学派的不解与不屑之音、商界和管理实践派的拥戴与呼唤之声。
2、探讨全球质量管理大师的理论与贡献,我们聚焦于休哈特、戴明、朱兰、克劳士比、费根堡姆、石川馨与田口玄一这七位杰出人物。这些质量先驱各自贡献独特洞见,引领了质量管理领域的革新。首先,休哈特作为“统计质量控制之父”,他提出的控制图与PDCA循环奠定了现代质量管理的基础。
3、尽管戴明在美国不断呼吁重视质量,却很少能引起国内的重视。在20世纪40年代,戴明反复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,不断进行质量管理的培训,试图把统计学运用于工业生产。据说,在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和企业听过戴明培训课程的人数达三万人。
4、戴明环PDCA,这一质量管理模型由美国统计质量控制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,后由戴明广泛推广,因此得名戴明环。该模型将质量管理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,分别为Plan(计划)、Do(执行)、Check(检查)和Act(处理)。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循环,企业能够持续改进其产品或服务质量。
5、技术维度 技术维度的代表最早是美国统计学家休哈特,他成功地将统计学、工程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,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的新领域,除了统计技术,还有许多方法可以管理和提升我们的质量,例如:质量功能展开(QFD)、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(FMEA)。
6、朱兰的定义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(J.M.Juran)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,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。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。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,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。这一定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,即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。
1、年6月18日,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浦·克劳士比在西弗吉尼亚州惠灵市诞生。早期的职业生涯中,他于1952年在克罗斯莱公司开始了他的质量工程之旅,成为初级技术员并加入了美国质量学会(ASQ)。
2、菲利浦·克劳士比(Philip Crosby)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,被尊为“本世纪伟大的管理思想家”、“品质大师中的大师”、“零缺陷之父”、“一代质量宗师”。在半个多世纪的质量管理文献中,克劳士比是这个领域内被引用得最多的作者之一。克劳士比的著作被公认为是质量与管理科学中最好的著作。
1、被称为美国医疗质量管理之父的是多那比第安(AvedisDonabedian)。多那比第安(AvedisDonabedian)是美国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人物,提出医疗质量的三维内涵概念:结构-过程-结果,强调患者参与和患者体验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。贡献和理论对于现代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2、美国医疗质量管理之父Avedis Donabedian的三卷巨著《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测》被公认为医疗质量领域的“圣经”,其理论框架已成为西方现代医疗质量研究的基石。该书深入探讨了医疗质量的概念、评估方法,并通过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、全面的研究,为医疗质量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。
3、美国医疗质量管理之父AvedisDonabedian的三卷巨著《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测》是其一生学术成就的集中代表,被公认为医疗质量领域的“圣经”。Donabedian用了近20年时间首次从理论上并通过大量实证研究结果对医疗质量概念、医疗质量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、全面、深入的研究。
4、戴明,被誉为质量管理之父,他的质量管理理念对全球的企业和组织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沃尔特·安德鲁·休哈特,统计过程控制和休哈特圈(戴明环,PDCA)之父,1917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,1918年加入西部电气霍桑工厂。在此期间,他参与了霍桑实验,对霍桑效应有重要贡献。
走进SPC之父:沃尔特·休哈特的卓越贡献 沃尔特·安德鲁·休哈特,这位1891年3月18日出生的物理学家、工程师与统计学家,以其卓越的统计过程控制理论和著名的休哈特圈(即戴明环,PDCA),在质量管理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沃尔特·安德鲁·休哈特(Walter Andrew Shewhart,18918_19611)是个物理学家、工程师、统计学家,统计过程控制和休哈特圈(戴明环,PDCA)之父。休哈特创立的SPC和哈里·罗米格(Harry Romig)提出的抽样检验理论也是贝尔实验室的重要成就之一,标志着质量管理从产品检验阶段向过程控制阶段的转变。
然而,这两张图的真正原创者是沃特·休哈特博士,被誉为统计质量控制之父。休哈特在质量管理领域有着卓越贡献,他的工作将人类的质量管理从原始阶段带入了文明时代,使其成为了严谨的学科。